陳蘊瑜故居位于平壩縣天龍村“鄭家橋”至滇黔公路南側約30米的“苑子頭”,始建于1923年,為一正兩廂一照壁的典型屯堡民居,坐西北向東南,中軸對稱。整個建筑占地面積290余平方米,建筑面積193平方米,為穿斗式懸山頂石板蓋頂?shù)囊粯且坏资窘Y構建筑,正房較兩廂略高,面闊5間,進深2間,廂房面闊3間,進深1間。正房前有60余平方米的天井,右側依次為碓房、磨房、牲口圈和廁所。左廂房與小街相鄰,朝門開于左廂中間。右?guī)竺嬖腔▓@,房屋四周有封火墻圍定。
正房大門門楣原掛有木雕吉瑞花草門簪花兩朵;門楣上方原嵌有“忠孝仁義,信義和平”8個字;大門兩側花窗下依次為雕花裙板和陰刻木雕對聯(lián),左聯(lián)尚存“讀可榮身耕可粟”字樣。正房與兩廂樓上樓下都有走廊,前后均有窗戶,有利于通風和采光。
故居朝門呈“八”字形,為料石壘砌。上5級石梯進朝門,經(jīng)過廳堂、穿格扇花門、進天井。朝門門楣懸掛蔣介石題書“忠烈可風”木質(zhì)髹金匾額,門樓原垂吊8根透雕垂花柱,風檐板下有“壽”字紋風窗。朝門兩側石墻上砌有幾個狹長形石窗,集觀察了望、射擊、通風采光之功能于一體,頗具屯堡民居的特點。
與正房相對的照壁前,陳列有陳蘊瑜將軍遺像、烈士證書、犧牲前寫給家人的遺書以及犧牲后國民政府從中央到地方的黨、政、軍要人及地方賢達人士為紀念將軍而題贈的挽詞、挽聯(lián)復印件,還有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報刊雜志登載的有關紀念文章。
2000年4月,安順地區(qū)行署將陳蘊瑜故居作為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”向游人開放。2005年9月,平壩縣人民政府為故居劃定了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,平壩縣文物管理所為故居制作了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推薦材料,并上報有關部門。
1938年5月,徐州會戰(zhàn),豫東吃緊,國民黨第八軍所轄四十師和一0二師,在軍長黃杰指揮下,由靈寶、潼關一帶急赴歸德參戰(zhàn)。是時,陳蘊瑜為一0二師三0四團團長,率部隨軍行動,作為機動部隊屯兵于楊集。5月22日早晨,日軍以裝甲車、坦克及飛機為掩護,調(diào)集兵力由南北急進,似有進攻韓道口,威脅碭山、歸德之企圖。一0二師師長柏輝章獲悉后,即令陳蘊瑜率部向韓道口急速前進,還擊日寇。陳蘊瑜接命即率三0四團(缺第二營)于當日10時許先敵搶占韓道口。日軍趕到后,大為惱怒,集中8輛坦克向三0四團沖擊。陳率部向日軍展開猛烈轟擊,擊毀日軍坦克5輛,日軍所余3輛坦克愴惶南逃,陳即率部追擊至韓道口以南約5公里之葦樓。此時,日軍在援兵支持下進行反撲,雙方激戰(zhàn)一晝夜。5月23日,日軍再次調(diào)集火力和兵力,將三0四團包圍,兩次向葦樓猛撲。陳蘊瑜指揮官兵奮勇殺敵,浴血奮戰(zhàn),終于將敵人兩次進攻擊退。而此時,全團已是傷亡慘重,人困馬乏,彈藥幾乎耗盡。在援軍未到,與師部聯(lián)系中斷的情況下,陳決乘夜突圍。正部署時,日軍又發(fā)起了第三次進攻,很快沖到陳的團指揮所附近。陳手持沖鋒槍,號令全體官兵與敵搏斗,短兵相接,十分慘烈。在最后的戰(zhàn)斗中,陳蘊瑜團長不幸中彈犧牲,以身殉國,連忠骸都未能搶下,實為可歌可泣。
我們將永遠不會忘記,英勇抗擊日寇、壯烈犧牲的陳蘊瑜烈士。(文、黃德洪 梅世惠)